目前分類:托育新知 (2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寶貝0至3歲身心發展】

 

「腦」是人體的控制中心。對嬰幼兒來說,腦部發育也和語言、肢體等能力發展的關係密不可分。因此,當我們談到0至3歲的嬰幼兒身心發展歷程,主要會同時從「腦部和心智發育」以及「肢體發展」這兩大面向來看。

 

0至1歲前 

腦部&心智發育
這個階段孩子正在發展「單獨的感官」,當寶寶出生後,腦部各區域的神經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刺激,運作也愈來愈活躍,無論是眼睛看、耳朵聽、嘴巴嚐、鼻子聞,收到訊息後會傳回大腦,再開始進行神經連結的工作。

雖然此時大腦尚未發揮良好的協調性,但照顧者倘若從小給予孩子各式的刺激,能夠幫助孩子的左右半腦順利連結,在還未學會說話前,最明顯的進步會表現在愈來愈多的肢體動作上,到6~7個月大的時候,寶寶開始會發出「ㄅㄚ」、「ㄇㄚ」的語音,偶爾也會冒出一些單音節的字彙。

 

肢體發展
1歲以下的孩子,在肢體發展上最顯著的進步是擁有「轉位」能力,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張旭鎧說明,寶寶從4個月大脖子開始變得硬挺,之後漸漸可以抬頭張望,接下來7個月大學會坐、8個月大很愛爬,寶寶從只能躺著逐漸進步到能在平面上位移,也發展出愈來愈多肢體動作。

然而「七坐八爬」一直是家長特別關注的焦點,有時我們也會耳聞跳過爬行直接學站的例子,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外在刺激很重要,即便孩子已經懂得站立,仍限制他要繼續爬行,反而會讓自然的發育進程變得遲緩。

張旭鎧老師提醒:「爬行是平面位移活動,肢體的確能得到許多刺激,但站立是三度空間,不同高度會帶來更寬闊的視野,獲取的刺激是截然不同的全新體驗。與其刻意限制孩子,家長倒不如放寬心,順應他自然的發展步調。」

嬰兒床邊的黑白圖卡
近來有許多新手爸媽,聽聞在嬰兒床邊貼黑白圖卡對寶寶發育有幫助,便紛紛仿效這個作法。對此,張旭鎧老師說明:「剛出生時,人類的視覺神經細胞尚未發育完全,卻可以從明暗對比強烈的圖像得到刺激,所以黑白圖卡的確有其效用。但寶寶滿月後,視神經已經能接收顏色,就可以改用懸吊式的音樂鈴,藉由色彩和聲音促進神經細胞發育。」

 

1至2歲前

腦部&心智發育
開始發展溝通的重要關鍵「語言能力」,約1歲半能有意義的喊出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,甚至會說少數名詞「車車」、「球球」等。

張旭鎧老師提及臨床上常觀察到的現象──不少孩子有語言發展愈來愈慢的趨勢,進一步了解會發現,現代人孩子生的少所以格外呵護,養成孩子茶來伸手、飯來張口的習慣,一個小動作大人就能猜出他的想法,不常表達因而造成語言發展緩慢。

對此,張旭鎧老師建議家長提供孩子更多練習機會,當孩子提出要求時,不要立刻猜測他的需求,讓他自己練習如何用語言表達心中想法,累積了成功的經驗,孩子會明白開口說話的表達效率更高。

 

肢體發展
寶寶已經開始學習走路,全身協調性比1歲前進步許多,大肢體能力發展已經從「轉位」進步到「移位」,此階段首要的協調重點是雙腳,從走得穩到開始小跑步、雙腳跳躍,也有比以前更佳的平衡能力,家長更應著重提供孩子充足的探索空間、更多接觸不同環境刺激的機會。

雖然兒童健康手冊上註明各年齡的發展量表,讓家長了解孩子何時會發展哪些身心能力,但有時家長卻誤以為「時候到了能力就自然會出現」,真正的事實卻不然,每個發展階段都是連續而動態的,孩子需要從小擁有練習的機會,肢體協調性才會有更好的呈現。

 

2至3歲前

腦部&心智發育
學者們認為:「3歲定終生。」從科學的角度解釋,此時是另一個神經連結加強期,也可說是神經發展的黃金期,腦部神經元正大量且密切的溝通連結,充分刺激會讓腦神經網絡更加繁茂,並非指3歲就能夠看出孩子未來的成就。

在語言表達上,2至3歲的孩子喜歡節奏明快、歌詞簡短易懂的歌曲,有時也會跟著哼唱幾句。孩子的敘述方式就像解讀圖卡,可以片段說出簡單的短句,但串聯的組織能力仍在建構。能理解生活中多數的情境,開始學習發問、會使用否定句拒絕、有簡單的因果概念,比方說:「因為糖果掉到地上好髒,所以不能吃了!」。

 

肢體發展
孩子在2至3歲時,肢體發展進步到精細動作,手指的操控與協調有明顯的進步,對體積小的物品能抓握得更穩。

張旭鎧老師表示,此時家長可利用「騎三輪車」觀察大動作發展,因為孩子腿部伸直的肌肉張力較強,剛開始會學著踢腿讓車向後退,接下來會發現,曲膝踩小碎步能讓車子前進,最後才踩上踏板,由大人從後面推車讓孩子感受踏板帶動雙腳的律動,多練習幾次就能學會騎三輪車。

也因為此一階段的孩子是精力旺盛的好奇寶寶,家長要主動營造讓孩子學習的動機,閒暇時常到公園、餐廳、書店、展覽等體驗不同的情境刺激,孩子也從中會發現學習的樂趣。

 

3至4歲前

腦部&心智發育
大腦進入認知強化期,懂得創作不一樣的語彙,腦部在接收學習刺激之餘能同時整合,懂得將短句連結成長句,口語表達完整度增加、說話流暢度增進,還能理解複雜的指令句。

除此,孩子對生活周遭的大小事都覺得有趣,喜歡主動描述經驗,能理解形狀、數字、數量、早晚等抽象概念,對每件事都展現十足的好奇心,總有接二連三的疑惑要爸媽解答。

 

肢體發展
此時發展重點在於手部精細動作的操作,應提供孩子玩具車、積木等可組裝的玩具,一來有助練習精細動作,再者,自由組裝讓創意有更多發揮空間。

即便孩子對玩具的使用方式超乎常理,只要沒有安全顧慮不妨順著他的想法,就連畫畫也一樣,誰說香蕉一定是黃色、蘋果一定是紅色呢?

 

其實從小在各方面擁有許多空間發揮創造力的孩子,進入小學後,無論從美術作品、科學展覽等方面來看創意發揮,都會比一般人有更好的表現,偶爾陪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很不賴呢!

網路轉載

讓孩子健康有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還在煩惱今天要給寶寶吃什麼嗎?提供以下食譜與知識,記得要避開過敏原,烹煮的時候減少調味,使用餐具與工具最好都不要使用塑膠製品

【副食品知多少】

寶寶到了四個月左右,母奶或是奶粉已不足以提供身體所需營養,慢慢需要從食物中吸收不同的養分,寶寶也大約會在此時容易會有厭奶的情形,副食品開始的時間通常為產後6個月,5個月時就可以開始觀察寶寶對食物的需求,也可以先讓寶寶適應湯匙,但是在過敏寶寶身上5.6個月的適應期則不適用,過敏寶寶最好要餵足母奶6個月或以上,之後在給予副食品上,如果媽媽本身會過敏的食物則不可給寶寶吃,高過敏原的食物如牛奶、雞蛋、黃豆、麥、堅果、海鮮、魚類等等,都應延後或避免給寶寶食用。

何時開始提供副食品給寶寶

媽媽們會發現寶寶在五個月時,寶寶對於大人的食物開始感興趣,會發現寶寶在吃飯的時候,會一直盯著大人的食物,偶爾還會滴幾滴口水,如果寶寶此時已5.6個月,可以趁著寶寶對食物感興趣時,用小湯匙餵食一口清湯,不可提供大人喝的湯品,因為寶寶此時腸胃還未發育成熟,對於鹽份、糖份或是中藥類,都不可提供給寶寶食用,很容易造成寶寶腸胃不適。

副食品的次數

從6個月開始讓寶寶吃副食品,寶寶一天喝奶的次數大約在一天4~5次,一次的副食品,剛開始一天一次即可,盡量能在喝奶前吃副食品,讓寶寶吃了副食品一個月後,再增加次數至一天2次,第2次的副食品量可從第1次量的1/3開始,之後再慢慢增加,在每天第2及第4次的餵奶前給寶寶吃副食品,在第2、4次的奶量也可調降至150~220ml,每位寶寶的食量不同,媽媽如果擔心寶寶奶喝太少,可以從寶寶體重的變化來判定寶寶是否吃太少。

副食品注意事項

1. 寶寶吃副食品原則不管是種類或是份量,皆是由少到多,由稀到濃,開始的前一兩個月湯品以5~10ml,到了下次7~8個月時可慢慢增加到15~20ml。
2. 一開始寶寶會對副食品或是湯匙感到排斥,媽媽要耐心的讓寶寶熟悉,強迫性的餵食反而會讓寶寶更排斥。
3. 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,在料理副食品上媽媽在食品的衛生要多注意,蔬菜要清洗乾淨,避免農藥殘留,食物是否有熟,在副食品的調味上也要多注意以清淡為主,油脂也要控制,對大人而言可能是清淡,但是對寶寶而言卻是重口味。
4. 容易造成嬰兒過高敏的食物最好延後給寶寶吃,特別是過敏寶寶。
5. 副食品一定要讓寶寶好吞嚥,食物以天然為主,食用器皿也要注意清潔。

如何選擇副食品 http://howmama.tw/V0V6w

(引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wmama.com.tw)

讓孩子健康有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請連結至以下網址

http://www.howmama.com.tw/b73/5~18/?utm_source=FB-9M&utm_medium=FB-Post&utm_campaign=HMM-local

讓孩子健康有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  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 33343536  

讓孩子健康有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為什麼選擇有加入『社區保母系統』的保母比較好?


A1:「社區保母系統」服務是由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民間團體或機構辦理,而參與該系統的保母必須年滿 20 歲、並具有下列資格之一:
(1) 取得保母人員技術士證。 
(2) 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幼兒保育、家政、護理相關學程、科、系、所畢業。 
(3) 修畢保母專業訓練課程且領有結業證書。

並經「居家環境安全檢核」,才能成為「系統保母」。

每一位系統保母皆有專業人員訪視督導,提供專業支持,且每年均需參加在職研習課程,不斷進修成長。此外,系統保母亦會定期健康檢查以確保嬰幼兒健康,並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,保障就托兒童權益。

政府對於納管的「系統保母」,雖有基礎的資格及環境安全檢核,但社區保母系統不可能全天候盯著保母,反而是家長每天接送孩子時,較有機會了解保母,所以保母托育品質的把關除了政府、系統的協助外,家長本身更要多用心,唯有政府、系統及家長三方合作,才能保障孩子獲得良好的托育服務。

讓孩子健康有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